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综合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点击数:    时间:2016-10-17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我叫曹娜,去年通过定向引进来到益阳这片陌生的土地,工作单位是东部新区管委会,目前在安化县小淹镇百福村担任第一书记。转眼一年时间过去了,我对益阳从陌生到熟悉,对工作从迷茫到热爱,都离不开市委组织部、东部新区管委会、小淹镇政府对我的帮助和指导。非常感谢市委组织部提供的两年基层工作机会,能够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切身体会群众所忧、所盼、所想,我感到非常幸运。同时,我也知道这既是组织对我工作能力的考验,更是要我以归零的心态向基层学习,磨炼自己,培养“心怀农民、情系农民”的情怀,以后才能真正担当农民的“代言人”。毛泽东曾在游历沩山时说“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农村带来“清泉活水”,带领百姓共同致富,农村也正是我们在座各位“小鲜肉们”发挥才能,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

    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真正沉入基层、发光发热呢?接下来我想根据一年来的经历同大家分享三点体会:

    一、去傲气,增公仆意识。在乡镇最常从老同志嘴里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研究生到基层来就是来“镀金”的,熬过这两年就回市里升官了吧。而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来基层“取经”的,只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取得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这本“真经”。在座的各位都是名校毕业的“骄子”,刚到基层可能会忙于电脑前的文字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不搭界,难免会觉得怀才不遇、大材小用,因而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每天一杯茶一张报地打发两年的时间。可两年后呢?你还是原来的你——虚度光阴、一无所获,而你的小伙伴们却已身经百战、迅速成长、华丽蜕变,差距就在你每天的自怨自艾和喝茶读报的时光中慢慢拉大。只有去掉傲气,丢开名校高材生的光环,才能以空杯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为基层百姓谋福祉。

    二、增福气,办惠民实事。百福村是全市基层党建示范点,作为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也是我的主要工作职责。“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我认为,在百福村脱贫攻坚战中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精准扶贫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为严格按照市委“五个一”的要求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活动,我首创“互联网+党建”模式,利用微信群为在外务工、与组织长期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筑起温暖的“家”,通过微信群开展学习教育等活动,还帮助解决流动党员留守儿童、基础设施建设、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实际问题40余件。开通了“百福村党总支”微信公众号,随时把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村级财务等信息输送给流动党员,让流动党员身在外地,心在家里。在精准扶贫中,采取“六个一批”、“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通过加强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安化县竹木加工园区等措施实现贫困村“摘帽”。通过办好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温度”的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接地气,多联系群众。有句话叫“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只有经常迈进百姓的门槛,才能真正走进百姓的心坎。没有入村走访之前,我不太相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还会有人因为没钱而辍学,还会有人为五斗米而折腰。当一个七尺男儿为了生计在你面前流下无助的眼泪时,当村民满怀期待握着你的手时,我明白自己虽职位卑微,但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对全村1037户村民开展了地毯式走访,把老百姓当“家人”,把老百姓的事当“家事”,根据走访了解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解决,同时建立村民基本情况信息库,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这一年的基层实践锻炼,我发现自己的声音变“亮”了,皮肤变“黑”了,农民变“亲”了,思路变“活”了,作风变“实”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仍会砥砺前行,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助党建,力争到2017年实现“户脱贫、村摘帽”,将百福打造成为安化东部的一张靓丽名片。

 

 
     
     
来源:未知来源    作者:人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