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研究
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 引领益阳后发赶超
点击数:    时间:2014-11-20
     

 

人才科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是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的体制保证。我市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多年来一直受到人才底子薄、人才总量少、聚才引力小等问题的困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从构建制度框架、推进主题活动、打造助力平台入手,全方位探索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的有效办法,努力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加大人才资源储备,力争使益阳成为人才集聚中心和创业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汇聚六大类人才335528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6458人,专业技术人才85803人,高技能人才33800人),为我市社会事业发展提供着有力的智力支撑。

实践篇

  构建制度框架,找准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的切入口。
  分类调研盘底数。市委高度重视人才发展战略,组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对专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党外代表人士、基层教育卫生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重点产业集群人才等11个领域的人才队伍情况开展分类调研,形成《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出台《益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总量目标和素质目标。
  宏观规划明措施。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制定下发《益阳市“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从2014年开始,3年内聘请或引进十名以上高端人才、百名领军人才、千名骨干人才,培养和引进万名实用人才,使益阳成为人才集聚中心和创业基地,努力建设人才强市。
  分步实施抓进度。研究制定益阳市2014年度人才引进方案,按照“政府引导、单位主体、市场配置、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公务员考录、选调生招录、大学生村官选聘、事业单位招聘、企业自主招聘和项目引智等多种途径,力争全年引进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全日制博士或硕士研究生600名,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生力量。
  推进主题活动,明确建立聚集人才体制机制的路线图。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智计划”。建立清华大学博士实践基地,举办院士家乡行活动,邀请7名院士来我市考察指导,聘请10名院士担任政府经济顾问,为益阳发展献计出力。
  实施“本土人才提质计划”。启动以年轻干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青苗工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人才素质能力需求,举办香港城市管理班、湖南大学经济管理班、城市学院城乡规划班,选派人才到中央省属企业、上市公司挂职锻炼,增强人才服务发展的本领,加强与益阳产业对接。
  实施“实用人才培训计划”。面向农村专业户,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面向村主干,开展“单项实用技术培训工程”;面向青年骨干群众,开展“新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面向无固定收入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程”。三年来累计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实用技术农民、再就业人员101800人。
  实施“全民创业实践计划”。组织开展益阳市首届创业大赛和“全民创业、放飞梦想”、“服务创业、成就梦想”主题实践活动,共征集参赛项目103个,涉及全市三大产业10多个领域,树立创业典型、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打造了一批如“安化保安”、“桃花江保姆”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品牌和创业明星,各类新增创业实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打造助力平台,形成建立聚集人才体制机制的大环境。紧紧围绕人才所需所想提供周到服务,做到“三给:一给硬件。规划建设“益阳高科城”,以27万标准化厂房为基础,对孵化研发区、加速孵化区、产业化园区、公共服务区和生活配套区进行功能区划,打造全市技术创新、高新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二给待遇。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技术人员,享受“同岗同酬”待遇,即:同等参与双向选择,同等参与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同等享受目标管理考核奖励,同等享受工资晋档。三给帮扶。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无偿给予2万元资金资助并安排专家进行“一对一”式的创新创业指导。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共扶持高层次人才1746名,其中532名已成功实现创新创业。

构想篇

  继续推动机制创新。对照《益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分类制定六大类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全面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有效方法,建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人才评价、分配和激励机制。认真贯彻实施《益阳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出台优秀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评选表彰、人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协调落实人才政策。
  抓好重大项目实施。分步组织实施《益阳市“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进一步深化与高等院校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继续搞好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来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科研指导和技术攻关。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支持基地积极与国内重点院校对接,优先吸纳引进对接高校优秀毕业生,支持高校优先为基地培训人才,鼓励双方在科研成果转化、组织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增强我市对高层次人才和科研成果的吸纳能力。
  完善人才管理服务。研究出台《益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办法》和《益阳市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章程》,充分发挥专家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中的咨询参谋作用。健全专家咨询、领导联系、绩效评估等管理机制,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让人才在创新创业中实现价值。
  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围绕全市发展需求和企事业人才状况定期开展调研。完善人才资源信息建设,对全市人才队伍进行动态管理,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台账,直接掌握一批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专家。及时调度全市引才引智工作,为市内人才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最大化发挥人才的智力作用。

 

 

 
     
     
来源:未知来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