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党建+旅游 小村庄跃上国际舞台 |
点击数: 时间:2018-03-26 |
|
“真没想到,以前是垃圾填埋场和放牛场的破旧村会成为国际涂鸦艺术村!”3月20日,在深圳经商3年才回的刘敏女士,徜徉在罗文花海,感叹万千! 南县试点“党建+旅游”,让乌嘴乡罗文村这个小村庄成为国际涂鸦艺术村,跃上了国际大舞台。 党建+项目,“特色旅游”出了名气 南县域内没有名山大川、古刹庙堂,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南县创新区工委书记秦琴带领工委成员通过“党建+项目”模式,采取“无中生有”方式,将破旧、脏乱的小村庄——罗文打造成了“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2015年3月秦琴大胆提出把涂鸦文化引入到罗文村,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碰撞在一起的美丽乡村建设方案,正反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结果。创新区就是以创新为要,敢为人先。不试怎么知道效果?”秦琴最后拍板定夺。 翌日,秦琴负责制定出 “涂鸦+花海”美丽乡村旅游实施方案,采用党建“1+1”模式,即一个党小组负责一个项目,迅速启动“涂鸦+花海”美丽乡村旅游方案。各项目党小组以“涂鸦”为核心,自选项目,采用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的形式引进花海艺术、集装箱创意空间、拓展训练基地、真人CS、QQ农场等项目,走出了一条“1+N”的发展模式。2015年3月 “罗文花海”民居涂鸦创意大赛在罗文村成功举办,罗文成为湖南首个涂鸦艺术村。2017年4月中国·湖南(南县)首届国际涂鸦艺术节暨洞庭湖生态旅游美食文化节在罗文成功举办,罗文村名声鹊起,成为南县、华容、安乡市民周边游新地。罗文“涂鸦+花海”特色旅游出了名气。 党建+产业,“全域旅游”富了村民 俏皮的涂鸦,纵横的阡陌,纷飞的蜂蝶,如织的游人,隐现在罗文的万亩花海中。顶着“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头衔、在G20峰会上惊艳亮相的罗文村,不仅美了村民的眼睛,更鼓了村民腰包。 创新区工委充分利用罗文国际涂鸦艺术村的品牌聚集效应,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采用“党员+农户”模式,14位党员成功“摸着石头过河”后,以“1+3”的方式,带领42户村民从事精品民宿、时尚餐饮、乡村KTV和土特产生产销售等旅游周边产业;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功引进湖南和滨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湖南呈宝龟类繁养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带动了78户村民到合作社、基地务工,帮助周边29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罗文村村民段燕兰因长期生病,成为罗文村的精准扶贫困难户。“夏双喜书记帮了我的大忙,现在我专门做坛子菜卖给游客。我一个老婆子坐在家里一年都能赚2万多。” 段燕兰高兴地说。2017年,罗文村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4.2万人次,增加旅游产值4.67亿元,初步实现了党建强村、产业富村梦。 党建+志愿,“服务旅游”乐了游客 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的软实力逐渐成为客流量的决定因素。如何让游客在赏景的同时感受淳朴的民风,杜绝假货、天价现象;如何让游客享受良好的治安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成为南县创新区和罗文村党支部面临的新课题。乌嘴乡党委推出的无职党员“331志愿服务”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新难题。 无职党员“331”管理模式,即“志愿服务岗、环境治理岗、纠纷调处岗”三种岗位、“一张笑脸迎客、一句问候语暖心、一个制度督责”三个服务标准,“零距离、亲民的文明景区”一个创建目标。同时将景区每块草地、每段道路、每片花田、每项设施、每个小店划分到无职党员名下,与无职党员签订管护服“契约”,实施精细化管理。 “您好,沿着这条公路行驶2公里就可以进入城区!”交通志愿服务岗的志愿者李赞芳微笑着为自驾游者指路。“小朋友好!我们一起把垃圾‘送回家’好不好!”环境治理岗志愿者龚蓉正满脸笑容地帮助小游客养成文明出行习惯。在罗文,佩戴党徽、真诚服务的志愿者成为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服务旅游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村的事,而是整个乡镇、所有居民的事。没有全域服务意识,不可能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乌嘴乡党委书记徐敬军说。 2018年4月,中国·湖南(南县)第二届国际涂鸦艺术节暨现代农业观光节将在罗文举行,盛装的罗文正张开双臂、开放怀抱迎接四方宾客。 |
|
来源:南县县委组织部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