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组工动态 > 资阳
扶在贫困生最需要的地方——资阳区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点击数:    时间:2020-08-06
     

 

“石希望,加油!加油!”7月1日,在资阳区茈湖口镇中学的操场上,1901班学生正在进行接力赛,当石希望接过同学手里的接力棒时,全班同学一齐大声地给他加油,当他将接力棒顺利地交给队友时,同学们都开心地为他鼓掌起来。听着同学们的欢呼声,石希望一脸自豪。

贫困生石希望复学后和同学们一起开心地游戏

石希望是建档立卡贫困生,有轻微自闭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母亲智力障碍,父亲自理能力也不强,他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因为无人接送他上下学等原因,本学期初他失学了,茈湖口镇中心校、区教育局党委和茈湖口镇政府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定”方案帮扶他复学,即定好专人帮扶他在校寄宿的学习生活,定好助学金让他吃住用不愁,定好车辆免费按时接送他上下学。石希望得以重新回到校园,和同学们开心地生活在一起。

据了解,像石希望这样通过各种方式劝学到校的孩子,资阳区每年都有十多个。

近三年,资阳区通过“三帮一”“教师大走访”“党员教师结对帮扶”等方式,做到“贫困学生资助精准无遗漏、控辍保学措施条条管用、送教上门全覆盖、城乡同享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努力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县区目标建设。

抓控辍,确保人人进课堂

7月14日,是益阳市实验小学疫情后复课以来第12次到市儿童福利院里送教上门的日子。主教老师肖宇双为孩子们教学手语操《听我说谢谢你》。音乐响起,孩子们欣赏歌曲后,肖老师开始提问:“孩子们,你从这首歌里听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要对帮助了我们的人说谢谢!大家互相帮助,就可以传递幸福。”年级最小的铭铭赶紧举手答问,校长钟国滨等4位帮教老师都忍不住对他竖起大拇指,铭铭骄傲地笑了,在帮教老师的指导下开心地做起操来。铭铭已在儿童福利院生活了八九年,患有唐氏综合征等疾病,自从2018年区教育局将市实验小学定点为市儿童福利院送教以来,铭铭和小伙伴们天天盼着老师们来送教。实验小学的老师们每周来儿童福利院上门送教1次以上,每次不少于2小时,每学年送教不少于200课时。学校集中送教的美术课吹画、十二生肖模仿操、拉拉操、诗歌朗诵等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家住迎风桥镇牛角仑村的刘俊杰因家庭贫困,学习能力有障碍,15岁了只上过2年学,2018年开始他接受国基实验学校老师们的“送教上门”,便爱上了学习,每周都会认认真真地完成老师们给他布置的作业,因为老师们不仅给他上课,还给他带来了书本、笔和牛奶等礼物,鼓励他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男子汉。

在石希望的“三定”帮扶方案里,除了他作为建档立卡贫困生应享受的国家资助金,有一部分资助金来自学校,一部分资助金来自村委。

据资阳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资阳区政府要求各部门、乡镇街道做到六点,即签定区、乡、村三级控辍保学责任状,完善全区学籍系统,完善报告制度,明确责任,加大“三帮一”劝返复学工作力度和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力度,认真做好了适龄残疾儿童和特殊孩子的“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工作,要求每生每月送教2次以上,并按一人一档留存资料。

五年来,资阳区共计劝返失学孩子30余名,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生没有一名孩子失学。

抓资助,确保人人上好学

“建档立卡贫困生免学费、免课本费、免作业本费,寄宿生生活补助每生每学期小学阶段补500元,初中阶段补625元……”今年4月初,在张家塞乡柞树村,资阳区教育局的党员干部们正拿着宣传单上门逐条逐条地给群众讲解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阶段的资助标准,以及资助方式、受助范围和文件依据,宣传单上印着《2020年春季学期资阳区困难学生资助标准》和情况说明。

区教育局要求教育扶贫工作要做到扶贫对象摸底精准,扶贫资金发放到位,送教上门全覆盖,建好农村特别是重点贫困村的学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到好学校,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入扶贫爱心志愿者队伍。

为了让扶贫政策深入人心,区教育局通过每年“大家访”的方式直接把政策送进千家万户,通过印发宣传单的方式向社会进行大力宣传,每年印发资助政策宣传单4万余份,并通过部门单位联席会、乡镇联系会、校长会、教师大会和学校家长会等形式,详细宣传和解读教育扶贫政策。

为了对扶贫对象资助精准到位,据资阳区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采取数据比对和走校入班的方式,对全区贫困生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生进行了精准摸底。区教育局扶贫系统数据与区扶贫办、区残联、区民政数据和“一单式”系统数据每学期比对两次,即期初一次全面摸底,期末一次查漏补缺。同时,严格学生个人申报、学校核实确定、公示、及时上报、教育局入户抽查等程序,做到了不错不漏不重复;根据“应助尽助,应帮尽帮”的原则,根据精准摸底情况,对全区建档立卡等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了全覆盖资助;严格资金管理,专款专用。近五年,全区各学段发放助学金、补贴和减免费共计4372.07万元,受助61492人次。“泛海助学”资助30名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新生每人5000元。完成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2552人次,贷款金额2166.05万元。

皇爷食品有限公司捐资助学

实验小学教师送教上门

为了加大扶贫助学的力量,2014年起,资阳区采取志愿者服务和主题活动等形式,为全区广大特困孩子献爱心。募集社会资金,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生中的特困学生进行重点赞助。五年来共募集社会爱心资金753.09万元,受助学生达4566人次;关注贫困生身心健康,组织并发起了社会爱心企业和志愿者服务团队“结对帮扶”活动,近年来,由奥士康集团、白鹿寺慈善基金会、皇爷槟榔、“助梦飞翔”公益助学团队等结对100余名特困学生,不定期到学校和家庭走访,与贫困孩子一起劳动、面对面谈心交流,使广大贫困家庭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广大贫困学生提振了生活的信心;借助社会资源组织贫困生开展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广大贫困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坚持“三到位”,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的阅览室里有5000多册图书,电脑室里有40台电脑,美术室、音乐室和手工劳技室里设备齐全,教室里都是带电子白板和投影仪的班班通装备,我们的校园不比城市的校园差呢!”在资阳区张家塞乡胜利小学,老师们总是自豪地把校园的美景发到朋友圈秀一秀。

张家塞乡胜利小学图书室

胜利小学所在的富民村是省级贫困村,2017年开始,区教育局对胜利小学进行改扩建,维修扩建了教学楼、食堂、教师公租房,对校园进行了美化绿化,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张家塞乡胜利小学计算机室

为了让农村的孩子特别是贫困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年来资阳区重点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通过“三到位”做到了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村学校“小而优”“小而美”,推进了教育公平。硬件建设到位,夯实教育发展水平。近五年投入近2.9亿元,新建或提质改造41所学校,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消除大班额。农村学校按照省定义务教育“二十条底线”标准全部达标,实验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师、学生微机室等配备达到省定标准。将学校纳入村镇安全员管理范围,每所学校均安装“一键式报警器”和校园监控,校园安全防护到位率100%;制度创新到位,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建立“四会一制一核心”制度(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理事会、职评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完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制度,学校重大事项经党组织研究后,交给教职工代表大会议决,议决后的工作交给校长领导下的行政团队去执行,提升了基层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资源共享到位,保障城乡教育公平。“三通两平台”覆盖全区所有学校,实行城区名校帮扶乡村薄弱学校发展制度,每所名校与1—2所农村薄弱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让农村的学生共享城区学校的优质资源。

 
     
     
来源:资阳区委组织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