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哨镇金家堤村:“三步走” 推动集体经济强基、转型、升级 |
点击数: 时间:2022-11-25 |
|
走进赫山区八字哨镇金家堤村,中共金家堤支部陈列馆庄严肃立,卜豆壳生态农庄瓜果飘香,益阳市金家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耕地里农机轰隆……处处一片生机蓬勃之景。1924年,中国共产党湖南最早的农村支部——中共金家堤支部在这里成立,时间过去98年,这个红色小村继承先辈革命精神,勇立潮头敢为先,开拓进取闯新路,全力推进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先后获评“省级文明村”“市级同心美丽乡村”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金家堤村通过组织引领“强基”、土地流转“转型”、三产融合“提质”三步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万元,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越走越宽,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强基:组织引领党旗“红”,开辟共同富裕之路 2020年,金家堤村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定为全国1000个红色美丽试点村之一,该村充分从“红色”中汲取动力,发挥村党组织的“龙头”引领作用、党员的“头雁”带动效应,带领群众共同做大“集体蛋糕”,稳固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底盘”。 “360亩的冬瓜已经成熟,收割完成之后马上种植油菜,我们和商超、企业建立了‘订单式收购’关系,销路不愁!”金家堤村党总支书记孟辉在蔬菜地里笑着介绍道。2021年,在村“两委”的推动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种粮大户合作成立益阳市金家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698亩稻谷蔬菜种植,不仅帮助2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为集体经济带来收益。除此之外,村“两委”从盘活“三资”出发,将120亩村属鱼塘进行护坡衬砌、对外发包,并将闲置的旧学校出租给村内企业,闲置的“三资”蝶变成了致富的“摇钱树”,全年租金收益近5万元。 刘亮清是村里的党总支副书记,他在村里创办金家堤德仁美食斋,提供农家乐休闲餐饮服务,丰富乡村文旅路线的同时,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1.95万元的分红。 金家堤村充分发挥党总支组织力、凝聚力、带动力,创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生态农庄+农旅文融合”、“党员领办+群众参与”等模式,形成“订单收购+分红”、“村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在村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家,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转型:土地流转地生“金”,拓宽现代农业之路 金家堤村充分发扬欧阳笛渔等先辈建立湖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时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革命精神,在2011年,金家堤村就积极尝试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以此拓展村集体增收致富途径,成为全省最早一批开展土地信托流转的村庄之一。 村“两委”为推进土地流转,多次召开小组长会、种田大户会、村民代表会,分片召开屋场会,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解释流转政策,打消村民疑虑,11年后的今天,村内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860亩。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后,村“两委”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小田整合成大田,完善沟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流转给合作社、家庭农场、生态农庄等经营主体,进行集约化、机械化经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村内100亩以上种粮大户增加至13个,带动农户增收近百万元。 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村“两委”构建起“土地流转+劳务就业+股份分红”的增收机制,通过入股建华水稻专业合作社,每年能获得2.2万元分红收益。 提质:融合发展产业“兴” 升级乡村旅游之路 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命运与共,金家堤村立足自身“红”“绿”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档产业发展格局,擦亮乡村旅游“金字”招牌。 “现在正是辣椒成熟的时候,许多游客带着小朋友来采摘蔬菜,既亲近大自然,又丰富了农耕知识”。在村里的卜豆壳生态农庄,负责人卜浩林介绍说。2018年,村集体拿出20万元的资金支持农庄发展,帮助其扩大规模,开发出采摘体验、农耕研学、生态农旅等项目,不仅为农庄带来收益,还为村里的绿色农业观光旅游增了一波“热度”。在村“两委”的技术培训下,农庄加工的“卜豆角”“卜辣椒”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通过推进农业、加工、旅游“三产融合”,农庄获得高速发展,年产值可达8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带来4万元的分红,为2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村集体、农庄、农户“三方共赢”。 “我们结合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绿色农业资源,全面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金家堤村党总支书记孟辉这样介绍村庄的发展规划。该村将中共金家堤支部陈列馆、卜豆角生态农庄、金家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苦竹湖生态园等景点连线,开发出一条集红色教育、田园采摘、农业观光、水乡风情、民宿美食为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2021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340万元,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丰厚的收益。 |
|
来源:赫山区委组织部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