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泉交河镇恩塘村丨看小小“红薯片”变身致富“黄金叶” |
点击数: 时间:2020-11-20 |
|
前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今年以来,赫山区泉交河镇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安排,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责任、帮扶、监管四个不摘”等要求,扎实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再回头看”,聚焦问题整改清零,统一思想聚共识,集中力量稳脱贫,铁心硬手抓整改,政治站位明显提升、问题整改持续深入、攻坚氛围空前浓厚、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村民在家门口晾晒红薯片已经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 初冬的恩塘村,农田里还未收获的稻谷散发着阵阵芬香、麻雀结队在橘树上嬉闹,但最是吸引人的,却是空气中那弥漫着的阵阵“薯香”。村主任姚腊初自豪地介绍到:“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做红薯片,这已经成为我们村不少人脱贫致富的好门道。” 恩塘村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由原响堂山、将军桥村合并而成,是一个总面积11平方公里,辖47个村民小组,1221户,4459人的大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贫困人口328人。种植红薯是村民多年的习惯,制作红薯片,作为零食或馈赠礼品更是村里的一种习俗。 区派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在上门了解贫困户情况 2019年以来,益阳市赫山区委组织部扶贫工作队进驻恩塘村,开始助力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并挑起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担子。“要想致富就要找到好的特色产业作为依托。”区派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畅介绍:“经过调研,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了村里的红薯上,周边还没有红薯片加工企业,市场潜力很大。” “这种‘不起眼’的红薯片,也能脱贫致富?”一开始村民都有疑虑。 “恩塘村的红薯片松软香甜,绝对纯天然,无添加剂,想要订购的可以联系……”为了打消村民质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畅开始发动亲朋好友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随即镇村干部也都自发加入,正是这种看似“笨拙”的办法,却为打通村里红薯片的销售渠道撕开了第一条口子。接下来,村级商务中心的进驻更是打通了农产品上行的筋络,经过口口相传的口碑积累,如今恩塘村已经有了一批稳定客户,不少农户家中成品还没出来,就早已被预订一空,平均每公斤能卖到30元左右。 村民裴月明正在晾晒红薯片 晏腊兵、裴月明夫妇是恩塘村的退休老两口,去年尝到了制作红薯片带来的甜头,今年更是早早地做起了盘算。以75元/百斤的价格从乡亲们手里收购了1.5万斤的新鲜红薯,老两口默契分工,如今每天能生产100斤的红薯皮成品,今年预计售出红薯片5000斤,按平均售价每斤15元计算,毛收入能达到7.5万元,女儿通过网上销售还能卖出更好的价格。 晏洪佳正和女婿一起切割成品 从村部出发,经过几条蜿蜒小路,通过一个高速洞口便来到了村民晏洪佳家,晏洪佳一家早两年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却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薯片大王”。 “在村里以100元/天的价格请了两个勤快人,再加上我们夫妻两,现在一天可制作成品300斤左右,女婿最近也回来帮忙了,说这比在外打工强。”说罢,晏洪佳又指挥起女婿开始了下一道工序。 据晏洪佳介绍,今年预计收购红薯6万斤,生产成品红薯片2万斤,销售额将达到30万元以上,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解决了村民们的红薯销路愁。 如今,恩塘村红薯片年产量达5000斤以上的散户就已经有15户,其中年产量万斤以上的大户5人,形成了大户带小户、先富带后富的致富氛围,全村今年预计出售成品红薯片20万斤,创造经济收益300多万元。 正在装修中的农民合作社 “我们村的328名贫困户都已顺利摘帽,但是我们深知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标。为整合资源,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形成品牌效应,最大程度提升村民收益,现在我们正在筹备成立一个农民合作社。由村干部带头出资,统一生产标准、销售渠道,规范制作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真正属于恩塘村的红薯片品牌。”恩塘村村主任姚腊初谈起未来的规划,充满了信心。 初冬的恩塘村,农田里还未收获的稻谷散发着阵阵芬香、麻雀结队在橘树上嬉闹,但最是吸引人的,却是空气中那弥漫着的阵阵“薯香”。村主任姚腊初自豪地介绍到:“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做红薯片,这已经成为我们村不少人脱贫致富的好门道。” 恩塘村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由原响堂山、将军桥村合并而成,是一个总面积11平方公里,辖47个村民小组,1221户,4459人的大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贫困人口328人。种植红薯是村民多年的习惯,制作红薯片,作为零食或馈赠礼品更是村里的一种习俗。 |
|
来源:赫山区委组织部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