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时政要闻
坚持导向引领,着力提升挂职成效
点击数:    时间:2017-08-02
     

 

近年来,益阳市委从培养干部和促进事业发展出发,坚持需求、问题、目标导向,努力做好挂职工作文章。近5年来,共接收安排各类挂职干部55名,其中中直单位下派11名、省直单位下派44名;全市共派出挂职干部328名,其中到基层挂职干部249名,到省直厅局挂职干部10名,到市外经济发达地区和各类企业、园区挂职干部30名,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需求导向,科学谋划方案

以干部成长需求和事业发展需要为引领,通过“上挂”、“下派”、“外派”、“内引”等多种方式,精心谋划和实施挂职,做到有的放矢,按需选派。一是有针对性地派出去。每年从区县(市)领导班子成员中挑选发展潜力较大、需要提高宏观决策和战略思维能力的年轻干部到省直厅局挂职培养。每两年从市直单位选派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复杂问题处理能力的年轻干部到乡村基层挂职锻炼,每年将新引进的高素质人才放到乡村和工业园区实践锻炼。定期从市直和区县(市)选派园区和经济部门的干部到省内发展较好园区和知名企业挂职学习。二是有目的地引进来。根据益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主动邀请干部来益挂职,实现柔性引才。为促推地方金融业发展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从2014年起,分三批次从中央、省属金融机构引进了15名金融专业人才到区县(市)政府班子挂职,分管金融工作。为提升城市规划管理和城镇化建设水平,分两批次从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了11名城市规划建设专业人才到市直相关部门和区县(市)挂职,为益阳城镇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促推精准扶贫,从国家发改委引进了1名干部到国家贫困县挂职。为加强“开放益阳”建设,目前市委正与海关总署对接,申请选派优秀干部来益挂职。

二、坚持问题导向,完善管理措施

挂职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制度是否科学管用是关键。我们针对干部挂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症下药,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为防止“虚挂”、“空挂”问题,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和请销假制度,督促干部把充足时间留在挂职单位;实行了挂职锻炼工作日记,要求挂职干部每天记录挂职情况,分管领导每周审阅一次、每月作出评价,挂职期满交派出单位审核并作为考核依据,督促干部在挂职岗位多做事、做实事;规定挂职干部每年至少提交一篇挂职工作调研报告,督促干部全身心投入挂职工作,深入思考问题。为破解接收单位工作不敢放手的问题,在分工上进行妥善安排,实行逐步进入法。充分考虑挂职干部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在挂职初期一般安排协管相关工作,边学习边熟悉;待完全适应后,再安排独立分管一项或几项工作,既让接收单位能放心,更让挂职干部有信心。为解决挂职期满“人情考核”、干与不干都是优秀的问题,建立了精细化考核和差别化评价机制。对下派和外派干部,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制定考核方案,派出单位对标操作。对中央、省派来益挂职干部,根据履职情况实事求是定等级。2016年底共有20位干部在我市挂职,我们对其中7名表现突出的干部在年度考核中给予了记三等功奖励。这样,对真正干事的挂职干部是一种肯定,对其他挂职干部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三、坚持目标导向,优化挂职环境

好的挂职环境是挂职干部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对下派和外派干部,我们要求全部脱产挂职,派出单位一般不得再安排工作任务。对中央、省派来益挂职干部,作为接收单位,我们坚持把挂职干部当成财富和宝贝,尽可能提供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们能最好地成长和最大地发挥作用。一是身份上同等对待。把挂职干部当成本地干部一样看待和使用,该参加的会议都通知参加,能参与的工作都安排参与,可出席的活动都邀请出席,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主人的感觉。在今年我市遭受重大洪涝灾害时,所有挂职干部都安排上一线,负责一个堤段或区域的查险处险救灾,接受真枪实弹的考验和锻炼。二是情感上经常关注。每年市委组织部组织召开挂职干部座谈会,听取情况和意见建议。平时到区县(市)和市直单位开展调研、考核等工作时,都有意识地了解挂职干部情况,与挂职干部见见面。按类别建立挂职干部微信群,随时听取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三是生活上关心到位。明确专人负责与挂职干部沟通联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挂职干部的住宿、就餐、交通等日常生活事宜。在区县(市)挂职的干部,一般与交流干部安排在一起居住,方便互相交流学习和彼此照应。针对车改后挂职干部往返的交通难题,在政策纪律允许的范围内想办法予以解决,不给挂职干部增加额外负担。(干部二科供稿)

 
     
     
来源:陈伟    作者:干部二科